矽谷好吃的中餐厅每到周末就大排长龙,问老板为什么不多加几个位子,好多做生意,老板说:“大厨师难找,他又只有两双手,加了桌子也上不了菜呀。”
如今的网路事业发展是一样的问题,即不缺钱也不缺点子,唯一缺的就是能真正上菜的网路工程师,所以,对于宝贵的工程人员要如何留人留心,请客吃饭之外,以最有效率的组织,善加分配资源,让每个人发挥所长,达到最高效益是每个e时代管理人员的课题,而不再只是高科技公司科技主管的专属头痛问题了。
传统产业一般也都设有资讯部门,但是都只是担任提供或整理情报的角色,并不参与商业的决策。到了网路时代,电子商务必须利用科技将整个商业过程转换成电脑程式。于是原本就供不应求的工程人员就更抢手了。
在我多年的科技生涯中,试过各种的组织方式,和一群同样有“实验”精神的老板及工程师们摸索改进了多次,常跌得鼻青脸肿才逐渐理出了一套较管用的方式。我们戏称为大厨师上菜法。(在趋势科技,好吃的我们什么都要和吃扯上点关系才大家都能听懂认同-)
这套大厨师上菜法的工程师管理,其实就是分级分工方式,和传统的经理,副理,课长……一条鞭方式不同。而且采用格子式(MATRIX)组织,分为垂直的技术功能组织和横向的产品专案组织。
垂直的技术功能组织以技术和经验分为级基础,通常先依技术专业分组,例如系统工程师,界面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就像大厨师有专长法国菜,江浙菜,面食等,是一样的。然后,每组再分为由刚毕业的初级工程师至最高级的架机工程师15级等。这又好像大厨分大厨,二厨,抓码,等等一样。
这垂直组织的主管,最主要的工作是提升人员的专业技术,像师父的角色。而各级工程师之间,也像学校的学长,学弟(妹),有年级之分却没有从属之关系。这样的制度下,最高级的第15级工程师虽然可能手下一个人也不管,欲享有相当于执行副总裁以上的待遇,例如坐飞机是商务仓,专用停车位等等,套句我们公司工程师的话说“走路都有风”。
这个制度的好处是让专业人员能因其专业而有晋升管道,而不会有把“最好的工程师升去当最烂的主管“的遗憾。
横向的产品专案组织则是由一位名为产品经理的人为主轴,在决定要作何产品后,依所需专才由各组调派人员。所以,产品经理就像个开菜车的人,先了解客人的口味需求,预算人数(市场大小),开列菜单后,就得和大厨师去商量,要几个面食师父,几个炒菜大师,选用什么材料(JAVA,C++,NT…),什么时候可上菜等等,组成一个最佳的临时团队,及时端出最好的菜色。
当专案进行时,全队为相同的目标(出货)生死与共,不眠不休,常培养出革命感情来,而且也因队中个人专长不同,而有学到其他领域的机会。当专案结束时,这个队伍总会在一个狂欢式的出货口派对后怀念也检讨专案的优缺点,然后各自归队,再去各自休习“厨艺”,等待下次再大显身手。
这种“格子”式的组织可保持工程人员的专业精进,又有不同专案的变化性,才能保持研发部门活泼开创的生趣,而随时可端上一桌好菜!